跳到主要內容區

猴痘病毒防治宣導

中華民國111年6月23日新增「猴痘」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,近日國內已出現猴痘本土案例(7例本土、5例境外移入),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,若出現皮膚病灶,例如:皮疹、水泡、斑疹、斑丘疹、膿疱等,及發燒、淋巴腺腫大等疑似猴痘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與接觸史!

<猴痘感染症狀>

發燒、畏寒、出汗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淋巴腺腫大、倦怠。 發燒1-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,通常自臉部開始蔓延至身體,四肢比軀幹更常見。

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較容易重症,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、肺炎、敗血症等。 猴痘主要的傳播方式係透過接觸感染者的皮疹或體液造成(包含:任何形式的性接觸、擁抱、親吻等),其他的傳播方式如: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、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,以及飛沫傳染(但需長時間面對面接觸)。

<潛伏期>

猴痘的潛伏期約為3-21天。(潛伏期不具傳染力,出現發燒時可能有傳染力,發疹期間傳染力最強,持續至全身疹子均結痂脫落為止。)

<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>

維持良好手部衛生可降低感染風險。 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,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,並請全程使用保險套。 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,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,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。

資料來源:

衛生福利部-猴痘疾病介紹 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Page/1JrNfd_tlDgp64-m4BrcyA

衛生福利部-猴痘重要指引及教材 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MPage/Qb-Lfz8PNcjdNvrAVNCVtQ

瀏覽數: